*臺自主研發土壤修復一體機面世
*臺自主研發的土壤修復一體機于6月21日在大田縣鴨蛋山垃圾填埋場正式投入作業,對垃圾腐殖土、受污染土壤等污染介質進行鈍化重金屬、去除病原菌理,實現無二次污染的快速修復。
在第十四屆“6·18”展會上驚艷亮相的*臺自主研發的土壤修復一體機,21日完成展示后直奔大田縣鴨蛋山垃圾填埋場,正式投入作業。該機的投用,打破了我國相關設備長期依賴的局面,成本大幅降低,場空間巨大。同時,也標志著鴨蛋山垃圾填埋場治理示范項目啟動,開啟垃圾填埋場整治新時代。
重達45噸的土壤修復一體機此前已完成300個小時的試機,它有何本事?據悉,它可對垃圾腐殖土、受污染土壤、河道底泥等污染介質進行鈍化重金屬、去除病原菌理,實現無二次污染的快速修復。依據不同污染狀況,每小時可理20-160立方米的受污染土壤,被理修復的土壤可重新投入使用。
*臺自主研發土壤修復一體機面世
3前,大田縣引進集生態環境治理與環境裝備智能制造為一體的環保項目,以固體廢物資源化理與二次污染控制技術、裝備研發為重點,打造全國*固廢全過程理實驗和工程應用研發平臺。2014,項目建立院士工作站,引進的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為我國水、土壤、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人物劉鴻亮、段寧、賀克斌。
經院士團隊聯合攻關,目前已成功研發以分選、熱解氣化、物料全利用、污染近*為核心的第三代垃圾理技術。同時,在國內自主研制出土壤修復一體化成套設備與土壤修復藥劑,已取得56項,制造成套工程設備28臺套。土壤修復一體機,正是這個院士項目的核心裝備。
垃圾填埋場被稱作“地球的毒瘤”,不但占用大量土地,還存在二次污染隱患。作為治理重金屬污染專家的段寧表示,5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2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要達到90%以上。土壤修復一體機的推出,將迎來巨大的場空間。
據測算,鴨蛋山垃圾填埋場共有受污染土壤80萬噸,擬花3時間完成整治。該項目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一攬子引進資金、人才、技術和設備。“整治立足于生態文明建設,運用技術革新力量消除環境隱患、改善人居環境,同時盤活土地價值,將開啟社會、環境、經濟等多方共贏局面。”段寧說。
大田人對院士項目更是充滿期待。大田縣委書記熊旭明告訴記者,大田是省重點生態功能區,垃圾填埋場治理項目的引進,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城發展拓展新的空間,并帶動當地傳統礦山設備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大田還將利用豐富的鐵礦石資源,布局、拓展環保裝備智能化制造業,推動綠色發展。
*臺自主研發土壤修復一體機面世
上一篇 : Siemens西門子推出新監測儀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