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成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
導讀: 西門子傳感器與通訊有限(SSCL)校準實驗獲得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認可證書,證書編為CNAS L7853,這使SSCL具備了流量計領域自我校準的*技術和能力資質。
西門子傳感器與通訊有限(SSCL)校準實驗獲得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頒發的認可證書,證書編為CNAS L7853,這使SSCL具備了流量計領域自我校準的*技術和能力資質。至此,SSCL校準實驗的校準能力實現了互認,符合標準化組織ISO17025所規定的檢測和校準實驗能力的通用要求。
這是繼西門子位于法國和丹麥的過程儀表工廠之外,第三個獲得ISO17025實驗認可資質的西門子過程儀表工廠。SSCL與歐洲姊妹工廠具備相同的校準技術和管理資質,可為范圍內的zui終用戶高精度、高標準的流量計產品。
SSCL校準實驗認可所涵蓋的校準項目為超聲流量計和電磁流量計,主要從事對SSCL所生產的相關流量計的校準工作。實驗采用靜態質量法校準標準表,再用標準表校準被校流量計。實驗現配有水流量校準裝置五套,可校準流量計的口徑從DN15到DN2200,其中裝置四(DN600-DN2200)為西門子zui大的流量校準裝置,流量范圍zui大可達14000m3/h。
西門子傳感器與通訊有限(SSCL)校準實驗正式成立于2014。目前,實驗共有11名工作人員,占地面積為1200平方米,其中試驗場地面積為1000平方米。
近日,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生產運營管理(MOM)軟件、系統與服務商 SiemensPLM Software宣布與優科自動化聯合成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
該實驗位于國內制造業重鎮,將通過西門子的機電一體化概念解決方案,對包含多物理場及通常存在于機電一體化產品中的自動化相關行為的概念進行 3D 建模和仿真,
從而幫助企業實現包括需求管理、機械設計、電氣設計以及軟件/自動化工程等不同工程部門的整體協作,將總體開發時間縮短25%,加快產品上速度,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產品質量。該實驗不僅僅專注于研發,同時也配備了實際的生產線,積幫助其客戶將機電一體化的相關技術應用于實踐。
西門子成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
當前,激烈的場競爭和成本上升的壓力,促使中國的制造行業努力創新,探索破局之道。其中,集中于中國南部的輕工業制造尤其面臨著設計創新和個性化定制等迫切的場需求,制造企業必須推行生產自動化并快速創新以應對挑戰。該聯合實驗集成了機電一體化設計與實際的生產線,切實地幫助制造業客戶實現產品設計平臺與自動化技術的無縫集成,推動制造企業邁入“工業4.0”時代。
Siemens PLM Software副總裁兼大中華區事總梁乃明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與優科自動化攜手建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在西門子的*機電一體化設計平臺和全面的PLM解決方案基礎上,結合優科自動化在制造行業的豐富經驗,該實驗將向南方制造企業示范如何從標準化生產向個性化、智能化制造進行轉型。Siemens PLM Software將繼續致力于為中國制造企業*技術與服務,加速數字化進程,為區域發展奠定數字化戰略的基礎。”
優科自動化有限總陳思龍認為:“我們十分榮幸能與Siemens PLM Software合作建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這將幫助我們為制造企業實現多領域的軟硬件平臺整合,同時也將幫助我們成為基于‘工業4.0’理念的智能制造集成商。我們將實驗設于,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南方制造行業的優勢,幫助中國制造業*企業走向數字化制造。”
Siemens PLM Software于20159月在成立了機電一體化概念設計實驗,采用*機電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硬件設計與仿真調試,實現3D數字化模型虛擬調試。該設計實驗顯著提高了硬件部署的速度與效率,從根本上推動機械制造企業的數字化進程。
西門子與優科自動化聯合建立的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將于20163月在廣州舉辦的2016 SiemensPLM Software技術論壇上進行演示。
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旗下機構Siemens PLM Software是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和生產運營管理(MOM)軟件、系統與服務商,擁有900萬套已發售軟件,客戶數量達 77000家。
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州普萊諾。Siemens PLM Software與企業客戶充分合作,為其的行業軟件解決方案,幫助其通過革命性創新獲得可持續性競爭優勢。
應用領域
傳感器的應用領域涉及機械制造、工業過程控制、汽車電子產品、通信電子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和設備等。
① 設備
設備主要包括醫療、環保、氣象等領域應用的專業電子設備。當前醫療領域是感應器銷售量巨大、利潤可觀的新興場,該領域要求感應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
② 工業自動化
工業領域應用的感應器,如工藝控制、工業機械以及傳統的;各種測量工藝變量(如溫度、液位、壓力、流量等)的;測量電子特性(電流、電壓等)和物理量(運動、速度、負載以及強度)的,以及傳統的接近/定位感應器發展迅速。
③ 通信電子產品
手機產量的大幅增長及手機新功能的不斷增加給感應器場帶來機遇與挑戰,彩屏手機和攝像手機*不斷上升增加了感應器在該領域的應用比例。此外,應用于集團和無繩的超聲波感應器、用于磁存儲介質的磁場感應器等都將出現強勢增長。
④ 汽車工業
現代轎車的電子化控制系統水平的關鍵就在于采用壓力感應器的數量和水平,當前一輛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安裝幾十到近百只感應器,而豪華轎車上的感應器數量可多達二百余只,種類通常達30余種,多則達百種。
西門子成立機電一體化虛擬仿真聯合實驗
上一篇 : 電力大數據之下,能源互聯網和智能電網的發展之路
下一篇 : IFM易福門 推出OG-Cube光電傳感器